Saturday, March 10, 2012

四姑媽



這是一篇有關「順德自梳女」的故事

我在香港長大的時候,毎逢農曆新年,必隨父母到港九新界各処拜年,而在众親戚朋友中,「四姑媽」的「家」是我們必到之地。但她的「家」郤和別人的家不一樣,大部份人的家起碼都有枱有櫈,就算是住在鑽石山老虎岩徙置區,不大富有的刘伯伯也有地方招呼客人,而我也可以和他的兩個「星君仔」在公众浴室和團團轉的走廊玩耍。

但我「四姑媽」的「家」卻是比徙置區還差,她只是單人住在舊唐樓中一間狹窄陰暗的間板房,毎次我到埗就只有呆坐在她牀上,靠一盞從楼頂塵舊電線接釣下來發殘黄色光的弱燈膽,看看她掛在牀頭發霉古老十八代的黑白相,悶聴他/她們「大人」談一些不着邊際的家庭瑣碎事,真是令我這個坐立不定愛跳蹦蹦的小朋友吃盡「鬼佬月餅」(悶極)。

不過「四姑媽」對我還好,毎次總在牀下底抄這抄那,她沒有孩子,当然沒有「三毛流浪記」、「財叔殲日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連環圖」等,但她毎次都能够在牀下底掏出一罐糖果零食,給我一些「甜頭」,好讓大人不用厭聽我嚷着要走的怨言。

但是有一農曆新年,我們没有去「四姑媽」家處拜年,父親説: 『你的「四姑媽」患上了癌病絶症,已在医院處在彌留之際。』我不知道燒菸葉是可導至肺癌。在那戰後年代,香港男人十個有九個吸香烟 (我爸也不例外), 但女人上癮卻不是常見之事。嬸母們説: 『壞女人才抽煙。』我倒不知道抽煙是不会影響男人,郤可導至女人變壊。

我是記得「四姑媽」在家時總是煙不離口,令那本來已是昏暗的間板房更添加煙霧迷漫,但我卻從没有將「四姑媽」和那些在尖沙咀或灣仔區,在酒巴風月場所穿開V低胸露乳做水兵生意的壞女人比較。反之, 「四姑媽」穿的是香港典型保守的「媽姐」工人裝,白衫黑褲,頭髪沒有像大都市女人的時髦吹電,她只有一條黑溜溜梳捲下的長辮子, 垂掛在她腦後,走動時黑辮子一左一右地在背後白衫投上影子擺動,刹是好看。

当我見「四姑媽」最後一面的時候,末期肺癌已把她的身體蹂躪到不似人形,她眼眶深陷,躺在医院病床上捱生痛,香港俗世有云:『相金先惠,格外留神』,沒有錢給職員「特別」小費的当然就只好受折磨,止痛劑來貨不定,時有時無,喊痛倒還会招來一頓臭罵。床上皮包骨的一個髑髅頭兒,睜眼看見有親戚探訪,勉強給了來人一個微笑。那次我沒有撒賴,没有納悶喊着要走。我想的只是一個穿白衫黑褲搖着辮子的「四姑媽」,在她家中的床下底找一把手的糖果給我吃。

後語: 根據我「七姑媽」説, 「四姑媽」昰在十一姊妹中唯一個「梳起唔嫁」。那時我只知「唔嫁」,但不明「梳起」是什麼意思。「四姑媽」死後沒有出喪殯禮,遺體由医院送往火化場。香港人講現實,彈丸之地,寸金尺土,又沒有後代除草打掃, 墳墓也不需要,一把火燒了罷! 又: 「四姑媽」去世時我還是小學生,所以這文章多是源自孩童記憶。


~~~~~~~~~~~~~~~~~~

Updated 20120327: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媽姐」三十年代興起

最近葉德嫻憑「桃姐」一角獲頒威尼斯影后,戲中的「桃姐」是一位媽姐,影片講述她跟少主人的感人關係。究竟「媽姐」是何許人也?收看ontv東方電視生活台電目《就係咁解》,答案自然一清二楚!想知道甚麼是「媽姐」?半夜扭開電視看粵語殘片,那些穿白衫黑褲的女傭,正是「媽姐」!原來「媽姐」二字是順德方言,意指自梳女。話說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仍處於盲婚啞嫁的年代,很多女生聽了別人出嫁後的悲慘故事,因而對婚姻絕望,加上當時順德絲綢業發達,不少年輕女生都能在經濟上自力更生,於是決定梳起不嫁,後來受政局動盪影響,媽姐到香港或南洋打住家工成為潮流。雖然媽姐是傭人,但由於長時間和主人家相處,雙方關係絕非主僕咁簡單,甚至會視對方為親人呢!及至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日趨工業化,愈來愈多女性變了「工廠妹」,加上後來又有外傭輸入,媽姐行業才逐步走向式微。...."

Source: 撰文:鄭國河 網址:tv.on.cc 電子報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lifestyle/20110918/00315_007.html

~~~~~~~~~~~~~~~~~~~~~~~~~~

"..... 順德人早期僑居外國,其原因主要有避禍、謀生與逃難幾種:

在出洋謀生的順德人中,有不少年輕女性,其中大部分是到東南亞國家。順德女性到東南亞國家謀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886年,均安沙頭村的黃銀歡、黃潤金、黃就算 三位少女,聽說到新加坡做工雖然只得數元月薪,但也能積蓄支援家庭,於是結伴經香港乘船前往。那時,從香港乘船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幾個年輕女子,背井離鄉,遠別親人,隻身到異國他鄉生活,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精神啊。

順德女性較大規模地出洋謀生,應該是在20世紀30年代。早在明朝中後期,自澳門成為中外貿易場所之後,以蠶桑產區著稱的順德也借著天時地利,發展成為廣東最大的蠶絲生產中心。20世紀初,順德的繅絲業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全縣共有機器繅絲廠200家以上,繅絲工人6萬多人,超過同期上海(5萬人)和天津(不足5000人)的總和。繅絲工人以女工居多。她們憑藉著一門繅絲手藝自食其力,在經濟上逐漸從過去對父母和丈夫的單純依賴中獨立出來。經濟上的獨立,催生了婦女獨身主義思潮的抬頭,為順德自梳女的大量出現打下了基礎。

“自梳女”是明末清初出現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種社會習俗,這種習俗在民初尤其盛行于德。過去女子出嫁,須由母親束髻。而立志不嫁者則履行一定的儀式自行束髻,謂之“自梳”。順德的“自梳女”,俗稱“姑婆”。“自梳”所履行的束髻儀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婦女聚居的“姑婆屋”舉行。順德是民初自梳女最多的地區,均安、容奇、桂洲等地都有大批的自梳女,她們採桑繅絲,自食其力,甚至養活家人。繅絲廠的女工有不少是自梳女,據記載,在順德繅絲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繅絲廠的女工幾乎有80%是自梳女,由此可見自梳習俗在順德的盛行。

在20世紀30年代,受世界性經濟蕭條的影響,繅絲業開始衰落,蠶絲價格暴跌,順德絲業大受影響,大批繅絲女工失業,她們紛紛轉到廣州、香港、以及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做家庭傭工,憑著順德人那一手出色的廚藝養活自己。這些家庭傭工中,有相當數量是“過埠婆”(即出洋謀生的“自梳女”)。光是到東南亞各地的自梳女就有二三千人之眾。僅均安沙頭鄉,前往新加坡的自梳女就逾百人。....."
Source:
For reference, please see my blog article "籍貫: 中國廣東省順德縣水藤鄕 / Place of Origin: Shunde, Province of Canton"
~~~~~~~~~~~~~~~~~~

Related link to Mindnecessity's Mar 9, 2012 blog article 桃姐

~~~~~~~~~~~~~~~~~~

4 comments:

the inner space said...

多倫多有“桃姐”電影上映嗎?


http://hk.movies.yahoo.com/movie.html?id=mcl_asimplelife

Anonymous said...

SBB: 謝謝! 我未曾看過“桃姐”。如是流行電影,相信多倫多一定有賣,但渥太華就不知了。

微豆

新鮮人 said...

時光略影,
回味良久,
謝謝分享,
雖然調子有點灰,
但意味很好! 很好!

Haricot 微豆 said...

新鮮人:

那真昰很久以前,在孩童時代的事。

我常想到一個人孤伶伶的死了,是否就像從未存在一様? 四姑媽勞碌一生,没有後代去紀念她,或許這篇文章可作為她生命的見証。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