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3, 2012

籍貫: 中國廣東省順德縣水藤鄕 / Place of Origin: Shunde, Province of Canton

以前讀幼稚園和小學的時候,老師都要學生們填寫「籍貫」一項,我以為那是「香港」,但父親解釋説,學校査詢「籍貫」,即是想知道我們家族的「鄕下」,不是問我們的「出生地」。那時我還是不明白什麼是「籍貫」,不過既然老父説「中國廣東省順德縣水藤鄕」是我們的「鄕下」,那我就照填可也。

多年來我重未返過「鄕下」,也不知道我們家族在順德縣的淵源。因為我的曾祖母是塡房,年少守寡之後被「大婆」親屬逐出家門,所以什麼族譜記録都是全靠一代傳一代的口授,戰乱走難之後,我們有関鄕下家族的記憶就更加是所餘無幾了。

以下是我最近在網上找到有關「鄕下」的資料,雖然和我個人生活沒有聯系,但總算也是一個記録。

順德華僑華人歷史溯源 - 歐陽世昌

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朝廷把當時隸屬南海縣的東涌、馬寧、西淋、鼎安4都37堡及新會的白藤堡劃出,設置順德縣。順德建縣距今只有550多年的歷史。而順德人僑居外國的歷史,卻比順德建縣的歷史還要長。

1433年(明宣德八年),三寶太監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完成了中國封建王朝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相傳當時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在廣州停泊時,一面補充糧水,一面招募差役,於是有一名水藤人應募。這就是第一個飄洋過海到異國的順德人。但當時還未設置順德縣,水藤還是屬於南海縣轄區。而且,明初厲行海禁,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之一,正是針對南洋華僑,招誘海外流民返國,鎮壓被朝廷認為是嘯聚一方而又不受招撫的華僑。所以,當時即使有水藤人應募差,也只是做一名下西洋航程中的差役,而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僑民。

溯源順德人僑居外國的歷史,竟然與反抗明王朝的農民起義密切相關。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南海衝鶴堡(今屬順德勒流)的黃蕭養,在家鄉招兵舉義,打造武器和戰船,遠近貧民紛紛響應。不足一個月,造好了戰船150艘,隊伍也擴展到一萬多人。六月中旬,黃蕭養率領隊伍祭旗誓師,宣佈起義。之後,義軍攻佔了大良,建立了根據地。然後,分兵兩路進攻佛山。八月底,黃蕭養親自率領戰船攻打廣州,在沙角尾擊潰率部前來增援的明朝副總兵王清,聲威大振。黃蕭養於是自立為“順民天王”,建都大良。前來投奔義軍的人馬源源不斷,隊伍很快就擴充到10多萬人。明景泰元年(1450年),義軍接連受挫。波蘿廟、白蜆殼一戰,義軍損失很重,最後被包圍在白鵝潭江面。混戰中,黃蕭養中箭落水被擒,不屈而死。

黃蕭養起義失敗後,明王朝大舉清鄉,嚴緝起義者,鄉民義兵大批外逃。為了逃避朝廷的捕,水藤鄉的一群村民和義兵背井離鄉,外出逃亡。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冒險乘船沿南中國海邊緣航行,漂流輾轉至印度登陸,以出賣勞動力為生,並繁衍至今。這是迄今所知順德第一批真正的華僑。

明清時期,朝廷主要實行海禁政策,禁止民人通販外洋,移居國外,甚至不惜用極端手段對民人遷徙嚴加限制,他們視留居國外的華僑為“賤民”、“無賴”、“漢奸”、“匪盜”。清順治初年,為了鞏固對沿海地區的統治,朝廷不惜推行殘酷的遷界令,將沿海居民內徙,甚至把沿海村鎮夷為廢墟。康熙初年,順德也遭受遷界令之災。當時桂洲等地村民被清兵強行拆屋,掠奪財物,驅趕內遷,以致流離失所,死亡枕藉。那時,冒險出洋者,會被處以重罪,甚至以通賊論死。即使是放鬆海禁之時,朝廷還是對出洋之人疑心重重,採取諸多措施加以防範,不僅千方百計防止民人出國,而且對華僑歸國也限制多多。封建社會的閉關鎖國政策、專制政治制度的重重壓迫、農民起義的風起雲湧,驅使一批又一批社會低下階層者曆盡艱辛飄洋過海,甚至冒死出國,以謀求生存和發展。

順德人早期僑居外國,其原因主要有避禍、謀生與逃難幾種:

一是避禍。

前面說到,順德第一批華僑,是黃蕭養起義失敗後為了逃避朝廷的緝捕而逃亡海外的。1850年,爆發了由洪秀全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順德青年農民成群結隊奔向起義隊伍。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敗亡,沒戰死的太平軍官兵陸續逃回家鄉,但不久又遭到清兵的搜捕。為免遭清兵毒手,不少順德青年又被迫逃亡海外。光緒十年(1884年),沙滘良教沙農民霍基(即曾任模里西斯國會議員和首都路易斯港市市長霍恩祺的祖父)、蔣勝等十多人因反抗官府遭搜捕而亡命模里西斯 Mauritius/Chinese Mauritian。宣統三年(1911年),“三·二九”廣州起義失敗後,又有大批順德籍的民軍成員逃亡海外,僅投靠馬來西亞邑僑霍三(良教沙人,在當地開錫礦)的就達百人之多。

二是謀生。

清朝前期起,陸續有邑人出國謀生。鴉片戰爭前,已有眾多的順德人在東南亞國家(如新坡、馬來亞、越南、泰國等)僑居。如康熙年間,大都鄉民梁昌五跟隨老闆前往馬來亞經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沙滘東村霍蝦的曾祖父往越南,熹涌陳觀賜往暹羅(泰國)。隨著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加上要向外國賠款,百姓飽受壓榨之苦,經濟愈加不景。於是,順德人出國謀生者日增。從19世紀40年代起,前往美洲、非洲和東南亞各國的邑人絡繹不絕,出現了第一次順德人移民外國的高潮。如道光二十年(1840年),沙滘東村陳寧到模里西斯;第二年,沙滘東村陳錦河的曾祖父到美國。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盛傳美國加州發現金礦,邑人聞訊,更激起向外尋找出路的慾望,紛紛籌措資金經香港乘船而往。當時前往美國的順德鄉民有500多人,大部分是貧苦農民,以現今樂從、龍江、陳村、均安等地鄉民居多。當時從香港乘三支桅帆船往美國舊金山的航程,快則兩三個月,慢則半年。倘若遇到大風大浪,沉船慘劇時有發生。加上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衛生設施又很差,航程中很容易遭遇疾病蔓延,死於途中的不計其數。1868年,均安沙頭鄉五顯坊的黃作彥、黃廣銳、黃君沛三人,在鄉籌措資金,曆盡艱辛,經香港乘船抵達美國舊山,在金礦因工作操勞過度,不久就有兩人客死異鄉。自此,沙頭鄉很少有人遠赴美國謀生。

光緒十六年(1890年),沙滘陳敖(1852~1938)從模里西斯輾轉抵達馬達加斯加。不久,陳良讓等10多人也相繼到達馬達加斯加。陳敖是第一個抵達馬達加斯加的順德人。他自幼出洋謀生,先是在模里西斯經商,後來打算向西拓展。1890年,他與一個義大利朋友乘船西渡,在馬達加斯加東北部海岸登陸,後來南遷浸馬鄒(Tamatava)港,用帶去的幾包白糖煮制糖彈條,零沽發售。由於陳敖經營有方,又能與土人融洽相處,生意漸漸興旺起來。站穩腳跟後,他又呼朋引類,源源而至。

19世紀下半葉,一些不法商人到中國南方的沿海地區,打著招工的牌子,誘騙華工簽訂苛刻的契約,用船販運到西方殖民地,再轉手賣給種植園主或礦主,從中收取高額佣金。這種被苦力販子拐賣出洋的契約華工,粵人俗稱“豬仔”。僱主買到“豬仔”後,與“豬仔”簽訂償債期限契約,期限之內,“豬仔”沒有自由可言,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不少人因不堪折磨而慘死於異國他鄉。而且,在行程數十天的販運途中,“豬仔”被囚于空氣混濁、擁擠不堪的船艙裏,因病致死或因虐待致死的慘劇時有發生。“賣豬仔”堪稱出國華工的一段血淚斑斑的慘痛歷史。據載,同治十年(1871年),倫教羊額何家禧就被“賣豬仔”到馬來亞怡保。至於順德還有多少契約華工被“賣豬仔”的,由於沒有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會只得一個何家禧。

在出洋謀生的順德人中,有不少年輕女性,其中大部分是到東南亞國家。順德女性到東南亞國家謀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886年,均安沙頭村的黃銀歡、黃潤金、黃就算三位少女,聽說到新加坡做工雖然只得數元月薪,但也能積蓄支援家庭,於是結伴經香港乘船前往。那時,從香港乘船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幾個年輕女子,背井離鄉,遠別親人,隻身到異國他鄉生活,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精神啊。

順德女性較大規模地出洋謀生,應該是在20世紀30年代。早在明朝中後期,自澳門成為中外貿易場所之後,以蠶桑產區著稱的順德也借著天時地利,發展成為廣東最大的蠶絲生產中心。20世紀初,順德的繅絲業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全縣共有機器繅絲廠200家以上,繅絲工人6萬多人,超過同期上海(5萬人)和天津(不足5000人)的總和。繅絲工人以女工居多。她們憑藉著一門繅絲手藝自食其力,在經濟上逐漸從過去對父母和丈夫的單純依賴中獨立出來。經濟上的獨立,催生了婦女獨身主義思潮的抬頭,為順德自梳女的大量出現打下了基礎。

“自梳女”是明末清初出現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種社會習俗,這種習俗在民初尤其盛行于德。過去女子出嫁,須由母親束髻。而立志不嫁者則履行一定的儀式自行束髻,謂之“自梳”。順德的“自梳女”,俗稱“姑婆”。“自梳”所履行的束髻儀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婦女聚居的“姑婆屋”舉行。順德是民初自梳女最多的地區,均安、容奇、桂洲等地都有大批的自梳女,她們採桑繅絲,自食其力,甚至養活家人。繅絲廠的女工有不少是自梳女,據記載,在順德繅絲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繅絲廠的女工幾乎有80%是自梳女,由此可見自梳習俗在順德的盛行。在20世紀30年代,受世界性經濟蕭條的影響,繅絲業開始衰落,蠶絲價格暴跌,順德絲業大受影響,大批繅絲女工失業,她們紛紛轉到廣州、香港、以及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做家庭傭工,憑著順德人那一手出色的廚藝養活自己。這些家庭傭工中,有相當數量是“過埠婆”(即出洋謀生的“自梳女”)。光是到東南亞各地的自梳女就有二三千人之眾。僅均安沙頭鄉,前往新加坡的自梳女就逾百人。

三是逃難。

這主要體現于逃避戰爭所造成的災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華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風雨飄搖,國內局勢動蕩不安。為避戰亂,不少人相率出國,僑居異國的邑人也千方百計幫助親朋出國謀生。1939年順德淪陷後,順德人更是聯群結隊涌向東南亞和東南非各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水路受阻,但仍有人輾轉到達越南。這時期出國的邑人數以萬計。當年,馬達加斯加有華僑三千多人,其中順德籍的佔了近80%。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的邑人,多為此時所去者及其後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邑人出國人數大大減少,是近百年來出國人數最少的時期。1962年至1985年,順德全縣出國人數只有2500多人。究其原因,一是邑人生活比較安定,二是僑居國限制甚至嚴禁華人入境。在這個時期出國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與親人團聚或繼承父輩產業;二是港澳邑人移居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各國。

參考書目:
1.《廣東省志·華僑志》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順德縣誌》 順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書局1996年12月版
Source: 佛山市順德區政協 Shunde Committee CPPCC; zx.shunde.gov.cn

~~~~~~~~~~~~~~~~~~~~~~~~~~~~~~~~

Updated 20120327:



5 comments:

the inner space said...

南番順即南海番禺順德是魚米之鄉,再南些是香山(即現中山)和澳門了!

Haricot 微豆 said...

SBB:

根據【維基百科】原來魚米之鄕也有很多著名的食品!!

".... 順德區的特色菜肴有大良雙皮奶、大良牛乳、大良炒鮮奶、大良崩砂、大良野雞卷、順德撈魚生、順德春花肉、水蛇粥、玉樹順德魚腐、竹筒田雞、肉末煎藕餅、均安煎魚餅、夜香脆魚片、南乳花生、威化紙包雞、香煎魚骨、倫教糕、家鄉釀鯪魚、梅子炆鴨、梅菜煎旦角、陳村粉、魚皮餃、椒醬肉、蜆蚧牛肉、龍江煎堆、薑汁撞奶、鮮奶綠豆沙、薏米雞湯等..."

Unknown said...

你這樣說!和我父親的一樣,我祖母也是順德水藤鄧家,早幾年聽我姨婆說我祖母的父親在水藤都是比較有錢的鄧姓,祖母的父親有幾房人(即是幾個老婆),姨婆在生的時候告訴我當時在水藤都是很顯赫,當我祖母的父親過身後樹倒猢猻散,由於我祖母不是大房所出,所以生活潦倒機姐妹都很坎坷,時值建國初期,更加困難,都紛紛跑到廣州投靠親戚,以前親戚在大德路一德路附近吧!我還記得我祖母叫鄧要(瑤),姨婆叫鄧歡,不過祖母在80年代已經身故,我姨婆都於2000年前後病故,幸好現在還有以下父親的表兄弟,早幾年曾經與幾個父親的表兄弟會過一次水藤,我父親都還有依稀的記憶!!詳細的他都沒有說!

Unknown said...

鄧姓和梁姓是順德水藤的大姓/望族,尤其是鄧姓。我是梁姓一族,很想找到祠堂的資料看看。

Unknown said...

鄧姓和梁姓是順德水藤的大姓/望族,尤其是鄧姓。我姓梁,很想找到祠堂的資料看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