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one of the old Chinese songs I have been singing with the local choir. The song had been composed by 黄自 (see his bio below) and was subsequently sung by the famous female vocalist 郎毓秀 in the 1935 movie 《天倫》. While the video clip was an old recording, the song and the singer's voice were both hauntingly beautiful. I have also posted below the lyrics with Chinese pin yin 歌詞與漢語拼音. Enjoy !!!
1935年電影《天倫》插曲: 天伦歌 Tiān lún gē
作曲: 黄自
歌词: 钟石根
演唱: 郎毓秀
(漢語拼音: Machine-translated by Google >_< )
人皆有父 Rén jiē yǒu fù
翳我独无 Yì wǒ dú wú
人皆有母 Rén jiē yǒu mǔ
翳我独无 Yì wǒ dú wú
白云悠悠 Bái yún yōu yōu
江水东流 Jiāng shuǐ dōng liú
小鸟归去已无巢 Xiǎo niǎo guī qù yǐ wú cháo
儿欲归去已无舟 Er yù guī qù yǐ wú zhōu
何处觅源头 何处觅源头 Hé chù mì yuán tóu, Hé chù mì yuántóu
莫道儿是被弃的羔羊 Mò dào er shì bèi qì de gāo yáng
莫道儿已哭断了肝肠 Mò dào er yǐ kū duàn le gān cháng
人世的惨痛岂仅是失了爹娘 Rén shì de cǎn tòng qǐ jǐn shì shī le diē niang
奋起啊孤儿 Fèn qǐ a gū ér
惊醒罢迷途的羔羊 Jīng xǐng ba mí tú de gāo yáng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 Shōu shí qǐ tòng kǔ de shēn yín
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Xiàn chū nǐ chì zǐ de xīn qíng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Lǎo wú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Yòu wú yòu yǐjí rén zhī yòu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 Shōu shí qǐ tòng kǔ de shēn yín
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Xiàn chū nǐ chì zǐ de xīn qíng
服务牺牲服务牺牲 Fú wù xī shēng fú wù xī shēng
舍己为人无薄厚 Shě jǐ wéi rén wú bó hòu
浩浩江水 霭霭白云 Hào hào jiāng shuǐ ǎi ǎi bái yún
庄严宇宙亘古存 Zhuāng yán yǔ zhòu gèn gǔ cún
大同博爱 共享天伦 Dà tóng bó ài gòng xiǎng tiān lún
根據維基百科: "... 黃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中國著名作曲家。 黄自幼飽讀詩書,尤愛音樂。1916年入北京清華學校,开始接触西洋音乐。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留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于1928年转入耶魯大學學習西洋音樂的理論與作曲,1929年毕业后回国。返國後任教於上海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学校。1935年,黄自發起創辦了第一個由全華人組成的管弦樂團——上海管弦乐团。著名的音樂家賀綠汀、朱英、江定仙、林聲、林聲翕、劉雪庵等,皆乃黃自門生。
黃自《天倫歌》、《踏雪寻梅》、《花非花》、《採蓮謠》、《本事》,清唱劇《長恨歌》等作品,不但旋律婉美流暢,且富民族特性;此外,他也是《中華民國國旗歌》的作者。抗戰時所作的《抗敵歌》、《旗正飄飄》,更能激發國人敵愾同仇之心。1938年因傷寒大腸出血症在上海與世長辭。
由於黃自從習西樂與協助國民政府譜寫抗戰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被視為資產階級音樂學閥,其作品被認為是感情頹靡的輓歌。其弟子賀綠汀等也遭到嚴厲批判。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黃自的貢獻才重新獲得中國大陆音樂界的重視。
References:
* 維基百科: "黃自": Text and photo credit
* English version from Wikipedia:
"... Huang Tzu (Chinese: 黃自, Pinyin: Huáng Zì, 23 March 1904 - 9 May 1938) was a Chinese famous musician. His courtesy name was Jinwu (Chinese: 今吾, Pinyin: Jīnwú). Huang was born in Chuansha of Shanghai, China. In 1916, he studied in Tsinghua College and started to touch the western music. After graduation in 1924, Huang went to study psychology in Oberlin College, Ohio, United States and turned to Yale University in 1928, studying the theory and composing of the western music. His composed the overture In Memoriam there, which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orchestral work by a Chinese composer. In 1929, Huang came back to China and taught in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National Music College and others. In 1935, Huang established the Shanghai Orchestra, the first all-Chinese orchestra, and taught many famous Chinese musician, such as He Luding, Zhu Ying, Jiang Dingxian, Lin Sheng, Lin Shengxi and Liu Xuean. Huang's famous works have Philosophical Song (天倫歌), Plum Blossoms in the Snow (踏雪尋梅), Flower in the Mist (花非花), Lotus Song (採蓮謠) and Benshi (本事). He was also the composer of National Flag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uang died in Shanghai, 1938 because (sic) of the typhoid fever. ..."
++++++++++++++++++++++
Updated: 20110708
More info from Musikland (Source: http://blog.roodo.com/muzikland/archives/531872.html )
"..... 自小愛音樂﹐7歲入上海初小﹐已能熟背許多古詩詞;12歲時進入北京清華學校﹐16歲習鋼琴﹐18歲學習樂理及和聲學。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 (清華大學前身)﹐即以“庚子賠款” 公費赴美入歐柏林大學 (Oberlin College) 攻讀心理學﹐同時在該校音樂院副修音樂。1926年獲文學士學位﹐黃自再轉入耶魯大學音樂院 (Yale School of Music)﹐專攻理論作曲﹐1929年獲音樂學士學位﹐畢業作品為管弦樂序曲“懷舊” ﹐並獲選於同年5月31日在美國康州(Connecticut) 新港 (New Haven) 塢西音樂廳 (Woolsey Hall) 演出。 回國後初任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兼任國立上海音專理論作曲教授。他更是理論作曲組的唯一導師﹐培養了不少高足如樂英才﹑賀綠汀﹑劉雪庵﹑江定仙等。1931年918事變後﹐黃自寫了不少抗戰歌曲。1932年﹐黃自與蕭友梅等人組織起“音樂藝文社”﹐親任總幹事推動各類社會音樂工作。1934年開始編寫音樂雜誌、辦副刊、為上海市教育局主持廣播音樂節目、撰寫播音稿件﹐發行音樂專刊。黃自重視新人新作﹐不論是郎毓秀、斯義桂的歌唱﹐或是丁善德、李獻敏的鋼琴獨奏﹐都為黃自所重視﹐這些當年嶄露頭角的新秀﹐後來都成了著名的音樂家。可惜1938年不幸因傷寒於上海紅十字會醫院與世長辭﹐其重要作品有“天倫歌”﹑“玫瑰三願”﹑“ 花非花” ﹑“踏雪尋梅” ﹑“西風的話”等。
天倫歌: 為1935年電影“天倫” 的主題曲﹐由郎毓秀主唱。郎毓秀為30年極受歡迎的女高音﹐除了天倫歌外﹐還有1937年電影同名主題曲“滿園春色” ﹐另有改編自1936年Jeanette MacDonald 的電影名曲“鸞鳳和鳴 (Rosemarie)” 及“愛的呼喚(Indian Love Call)”等。...."
Other related links:
* http://www.wangjiwang.com/memorial/memorial.aspx?id=918
相关 黄自 的报导:
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音乐会5月24日将在上海举行
黄自个人生平
黄自《永远的黄自》
对于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认识
《抗敌歌》
黄自先生的生平与成就
黄自与中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
黄自的作品
深深的怀念--写在父亲黄自百年诞辰之际
悼今吾宗师
* http://www.wangjiwang.com/memorial/shc13262.html
".... 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音乐会5月24日将在上海举行: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当……”今年是《踏雪寻梅》一曲作者、音乐教育家黄自诞辰105周年,本周日,川沙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将联手上海音乐学院及音协在川沙影剧院共同举办“纪念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音乐会”,音乐学者王勇担任解说,使观众在聆听作品的同时,对创作构想有进一步了解。
1904年出生于川沙的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音乐作品106部,开创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部交响序曲《怀旧》、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第一部电影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等。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他培养了贺绿汀等中国第一批音乐人才。
音乐会上,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的师生将为观众呈现《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天伦歌》等艺术歌曲,压轴曲为中国第一部交响序曲《怀旧》。
(东方早报记者 安婧) ...."
* http://www.shcmusic.edu.cn/html/news/news/xykx/990022.html
上音简讯(第二十七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编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纪念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音乐会在川沙举行":
".... 2009年是上海市川沙籍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一代名师、中国杰出的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缅怀黄自先生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川沙新镇人民政府、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家协会在2009年5月24日共同主办“纪念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音乐会”。
音乐会在川沙新镇影剧院举行。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杨燕迪;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社会文化处处长萧烨璎;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胡建平;川沙功能区域党工委副书记、川沙新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陆雄;黄自先生家属等领导嘉宾出席。
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演唱和演奏了黄自先生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长恨歌》、《怀旧》等声乐作品和交响乐作品。其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歌唱家李秀英领衔担任独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担任乐队和齐唱,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学者王勇博士担任音乐会嘉宾主持。(院办 乐佾真) ...."
* http://www.wangjiwang.com/memorial/shc13263.html
深深的怀念--写在父亲黄自百年诞辰之际
黄德音 黄惠音 黄祖庚(执笔:黄惠音)
2004年3月23日是父亲百年诞辰,我们深情地凝视着那张悬挂了几十年的父亲的照片,百感交集。 1938年,父亲才34岁,在他应该做出更多贡献的时候,却留下未竟的事业和他深爱的亲人过早地离开人世。当时我们兄妹三人最大的才六岁,最小的还不足九个月。 父亲的英年早逝使我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淡薄。但是,从母亲和亲友那里,我们了解了他短暂却是不平凡的一生,由此,父亲崇高的形象长久牢牢地树立在我们心中。我们十分崇敬他,更深深地怀念他。
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他留学美国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外国演出的一部中国交响作品。他为左翼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写的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平的片头音乐。他所作的《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唱歌曲。他所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
父亲一生为后人留下了94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15篇涉及理论创作、批评、欣赏、作家、历史等方面的音乐论著;56讲有关音乐常识的课文;3部未完成的音乐书稿。他还创办音乐社团和主编音乐杂志、音乐副刊、音乐教材、音乐教科书,为电台组织音乐节目,撰写音乐广播稿等。 父亲能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完成以上诸多工作,除了因为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多方面的艺术素养、有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对音乐事业的至爱外,更重要的是父亲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决心要把所学到的西洋作曲技术运用到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去。他把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作为己任,他要努力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1904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初七)父亲诞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据姑姑回忆,父亲自小就爱唱歌,而且一首首都唱得很熟,姑姑听奶奶说,1907年正月,不满三周岁的父亲就会背诵《大学》中的段落。 1916年,父亲离开上海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清华的同学中,周培源、冀朝鼎、梁思成、罗隆基等都是父亲的挚友。在校期间,父亲还参加了清华的童子军笛鼓队,又在管弦乐队中吹单簧管,在合唱队中唱男高音,并师从何林一夫人(清华教师)学钢琴,师从王文显夫人(清华教师)习和声。所有这些活动使父亲接触了西洋音乐,进一步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1924年父亲毕业于清华学校,并以优异成绩获准官费(即“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当时官费留学中没有音乐学生的名额),以音乐为副科。1926年在欧柏林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由于学业成绩优秀,毕业时被提名为“法·培德·嘉派”(PhiBettaKappa)学会会员(这个组织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已变成一个学术荣誉组织)。据了解,该会只选四年都在本校就读和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即在应届毕业生人数中占八分之一的高材生入会,插班生则要成绩过人一等才能予以考虑(由于清华毕业生尤其是文科的,一般都能以插班生的资格入美国学校念大学三年级,父亲的情形正是如此)。父亲不但是插班生,又是该届三十人中的唯一东方人。接着,父亲又留在欧柏林学院继续攻读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父亲转学至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当时耶鲁音乐学校实行三二制,即念三年颁给证明,再念两年高级课才授予学位,一共要念五年,插班生一般要念二年。父亲于1928年9月入学,次年6月毕业获音乐学士,可以算是比较特殊的例子。 父亲在耶鲁一年的最大荣誉就是他的作品获选在毕业音乐会演出,并由耶鲁大学音乐学校校长、著名作曲家戴维·斯坦利·史密斯(DavidStanleySmith——1877—1949)亲自指挥。1927年7月欧柏林学院的“校友杂志”上曾刊有一段采自当地地方报的内容——黄自的序曲《怀旧》是所有创作的管弦乐曲中的佼佼者,该曲或许不像其它作品那么炫耀,但至少有一个中心乐念,并且表现出最佳配器手法,它同时也是音乐会中唯一令人充分欣赏的作品。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父亲绕道欧洲回国。
1929年,父亲回国后最初在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担任音乐教员,第二年才由萧友梅先生聘任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专职教员并兼任教务主任。此外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陈鹤琴先生推荐,被聘为工部局音乐委员。 父亲在国立音专工作了八年直至1938年5月9日因病与世长辞。
父亲在世上只度过了短暂的34个春秋,但是他却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精神食粮。 父亲的爱国精神 1938年父亲去世后,在武汉音乐界举行的追悼会上,田汉同志曾代表当时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说:“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国家,和一般的学院派音乐家不同……” 父亲公费留美五年,学成后立即回国,并投身到祖国的音乐创造和音乐教育事业中去。在他发表于1934年10月23日上海《晨报》的“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一文中,他曾明确提出:“我们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中国的新音乐决不是抄袭外国作品,或如西洋用五声音阶作旋律的骨干便可以做成的,它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造出来……他努力探索着民族音调和民族风格的创造,并为祖国现代和古代诗人的诗歌作曲,他的爱国思想充分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志向。他努力创作民族题材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编辑《音乐杂志》,创办上海管弦乐团,编写初中教材书,在这部教材书中的69首歌曲中,63首是中国作品;在这部教材书的17课音乐史中,中国音乐史讲了9课。他为了撰写“中国之古乐”一文,从《礼记》、《乐经》、《尔雅》等古籍中收集了有关古代乐制和乐器的资料一千多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表现是难能可贵的。 爱国歌曲是父亲全部声乐作品中最有社会影响的部分,1929年父亲从美国学成回国后,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步步侵入,中国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时候,父亲积极响应爱国人士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父亲激于爱国义愤,迅即亲自带领学生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并自作歌词且谱成了慷慨激昂的“抗敌歌”。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革命老人何香凝为此写了壮怀激烈的《赠前敌将士》,父亲读后,立即谱成了歌曲,献给十九路军的抗日战士。不久,又用韦瀚章的歌词谱写了悲壮激越的《旗正飘飘》。 1933年3月底,音专师生利用春假去杭州举行“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父亲被推为主席。母亲曾说这次音乐会,父亲还亲自担任报幕。 除此之外,父亲还继续谱写了《切记分明》、《民谣》、《九一八》、《睡狮》、《热血》等十余首爱国歌曲,这些歌曲曾被广泛传唱,影响较大,实现了父亲想以音乐来鼓舞全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意愿。“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正是父亲爱国主义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父亲对中国的抗日斗争,怀有坚定的胜利信心。他曾说:“现在我写抗敌歌曲,希望不久能再写庆祝抗敌胜利的歌曲。”可惜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年就去世了,未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
父亲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 我们常常为父亲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所感动。他具有献身精神,他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他认真严谨,任劳任怨。 我国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的老院长贺绿汀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黄自先生以二十五岁的青年,在上海音专担任繁重的教务工作外,还把全部理论作曲课包括共同课都由他一人包下,从初级和声及键盘和声、对位法、曲体学、配器法、音乐欣赏、音乐史一直到自由作曲他都教,他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从事各种音乐形式的音乐创作,甚至和他的学生共同编写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创造大型的合唱曲、爱国歌曲、艺术歌曲以及电影音乐。” 母亲也曾回忆道:你们的父亲对教学工作是非常认真严肃的,当时他要讲好几门课,这些课对他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他还是把绝大部份的时间用来备课,甚至有时一直要工作到深夜。对此,我有些不理解。一次我问他,“这些课你不是早就熟悉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时间来准备呢?”你们的父亲摇了摇头很严肃地说:“不对,你自己懂了还没有用,只有充分准备后,到上课时才能吸引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真正吸收进去。”一次,他病了,得了阿米巴痢,每天早晨肚痛,而且像有规律似的,总是在要到学校去时痛得特别厉害,我曾多次劝他请几天假,找医生治疗一下,他始终不肯,只是在腹痛时躺着用热水袋焐一下,就又赶去上课。 每次上音乐欣赏课以前,他总是把要讲的唱片反复地听好几遍,有时候还对着我讲“卡门”如何如何,“茶花女”如何如何,他常对学生说:“你们努力,我比你们更努力。”对音乐论著和创作工作,他也非常认真,为了编写《音乐史》和《中国之古乐》,他不厌其烦地收集各种史实和资料,可惜因为他的早逝,以上二书均未写成。他对我国民族音乐是十分重视的,他曾听说苏州某处有一古老的道教庙宇,就特意赶去,聆听古老的道教音乐,从他的遗稿中也发现,早在1914年,他正在清华求学时就参观了在北京天坛举行的“古物展览会”,并作了详细记录,甚至把古代乐器的详细构造,尺寸都记了下来。 母亲还说父亲平时专心于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难得到街上去“闲逛”。可是有一次却破例了。当时上海电通电影公司要拍摄一张描写上海面貌的影片(就是后来的《都市风光》),要求父亲为这部片子写一插曲,父亲答应了电影公司的要求。为了更多地体验生活,他一反常态,多次要母亲陪他在晚上去当时的大马路、新世界一带看看。 父亲对创作的态度也是极其认真严肃的。当他每次拿到一个歌词时,就总要把歌词中的每一句每一个字的声韵搞清楚不可。由于父亲是上海人,对普通话有时咬字不准,他就让母亲一遍遍地念给他听,有时还在字旁注上声韵符号,以求完全正确。父亲做事非常严谨、仔细,就连他自己的书桌、书柜也是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专门设计的。他的乐谱买来后,也要重新装订成统一的格式,但封面的颜色则根据乐谱种类不同而不同。可惜的是由于多次社会动乱,他的遗物大部分已经损坏或流散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38年5月9日,当父亲因肠出血生命处于垂危时,尽管他的病床旁站满了自愿来输血的亲友和学生,但是为时已晚。父亲最后对母亲说的话是:“快去请医生来,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呢!”由此可见,父亲心中装的全是事业。 父亲的高尚品德和师生情义 凡与父亲接触过的亲友、同事和学生都一致认为父亲为人正直、淳朴、谦虚、诚恳、勤学好学、诲人不倦。 著名音乐家钱仁康先生曾回忆说:“黄自先生的学识非常渊博,但他总是虚怀若谷,从不骄溢自满,非常尊重同辈和先辈人物,从无居傲和忌妒之心。他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再三推崇赵元任先生(1892—1982)的歌曲,讲课时也常常以赵先生的作品作为范例,他对我国音乐界老前辈沈心工先生(1870—1947)也很敬仰,曾为他的歌曲做伴奏,为他的歌曲作序。 “黄自先生从不斥责学生,修改学生的作业时,不是说’这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你这样固然也可以,但我喜欢那样’。他在课外与同学相处,非但没有师长的居傲,甚至不以师长自居。1936年发起组织上海管弦乐团时,每次写条给学生商谈事情,都以兄弟相称。” 母亲也曾向我们说过:“你们父亲的性子很静,温和,稳重,看上去似乎沉默寡言很严肃,但是只要和他接触一多,就可以发现他待人非常诚恳、和善、热情;也常常会谈笑风生,特别与学生接触时就更是健谈,学生们都喜欢接近他,经常有学生到家来,有时个别地来,有时三五成群地来,也有时是一大伙一齐来。一般学生们都是晚间来的,来了以后,大半是谈谈学习方面和音乐方面的问题,有时也玩桥牌或其它游戏。此时,工作或上课时显得十分严肃的父亲就会像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一样活泼。” 父亲喜欢学生,学生们也喜欢他,钱仁康教授还说:“他对学生关怀备至,并乐于在各方面给予帮助。1931年马国霖同学发生经济困难,交不出学费,正为将要辍学而苦恼时,忽然接到黄自先生的一封信,其中放入替他缴了学费的收据和入学证。这事使他十分感动,人们都说:’做黄自先生的学生太幸福了。’” 还有父亲的学生这样回忆:“我们都很怕黄自先生,每次他给我批改和声习题的时候,如果我做得好,他就一面在钢琴上弹,一面微笑地点着头。如果我做得不好,他仍是微笑着,但不是点头,而是慢慢地摇着头。” 父亲对学生的感情是真诚的,学生对他的敬爱也使他感动。母亲曾告诉我们在父亲去世前,经常有学生到医院探病,学生走后父亲常常被他们的热诚关心所感动而低声哭泣。 父亲的生活非常艰苦朴素,母亲告诉我们,当时音专离家并不近,但父亲总是步行来回。父亲在家总是穿旧衣服,特别是冬天,他在家里穿的是一件满身补丁的丝棉长袍,出外穿的衣服也不多,但他总要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整洁。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完) >>
作者介绍: 黄德音,黄自之长子 黄惠音,黄自之长女,本文执笔者 黄祖庚,黄自之幼女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0 comments:
“踏雪尋梅”我聽過!
王若詩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FqpDbpeQbI&feature=related
歌詞:
雪霽天晴朗
臘梅處處香
騎驢把橋過
鈴兒響叮鐺
響叮鐺 響叮鐺
響叮鐺 響叮鐺
好花採得瓶供養
伴我書聲琴韻
共渡好時光
我以前聽過的韋秀嫻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qqBy-fLXfU&feature=related
天倫歌未聽過!謝謝介紹。
我很喜歡這首歌,小學時候已經懂唱了,但不是學校音樂老師教的,而是聽哥哥唱而學懂的。哥哥當時唸中學,是歌詠隊成員。我聽他在家中練歌,覺得很好聽,就拿了他的歌詞跟著唱。
當中的我只認識"花非花",
是初中時的音樂老師教的,
不過太高key,
大部份同學都唱到咳啊~
Space:
I too was taught to sing “踏雪尋梅” and other classics by my music teachers in HK !! Of course, I didn't know at the time it was 黃自 who had written it.
Haricot
Xiao Zhu:
So you learned 天倫歌 from your brother :)
I heard the song when I was in secondary school. Now I am learning to sing the tenor par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oprano solo.
Haricot
新鮮人:
I had no problem cuz I have a high-pitch voice :O
原來是高音王子,
哈哈哈~~~
新鮮人:
Born that way ah :O
男高音(Tenor)
男中音(Baritone)
男低音(Bass)
女高音(Soprano)
女中音(次女高音,Mezzo-soprano)
女低音(Contralto)
“Now I am learning to sing the tenor par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oprano solo.”
Let's not misunderstood that hari big brother previously sang the 女高音 soprano ?????
Space:
Thanks for the clarification!!
Without voice training, I am somewhere btwn tenor 1 and tenor 2 but definitely not counter-tenor (which is equivalent to Mezzo-soprano, I believe).
Post a Comment